在亨利八世的统治下,公众祈祷的管理逐渐成为了国家政策的一部分。亨利八世要求民众统一使用英语祈祷词,目的是确保全体民众在祈祷时关注相同的主题并能够进行有效的祈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544年,由克兰麦主持的英文祈祷词翻译得以发布,并明确规定将在次年开始统一实行。这一变革为后来的宗教改革铺平了道路。
然而,亨利八世的去世在1547年1月28日使得局势发生了剧变。亨利八世去世时,英国王位落到了年仅九岁的爱德华六世手中。由于新国王年幼,难以独立执政,国家未来的方向和宗教政策的延续完全取决于亨利八世为他指定的顾问——萨默塞特公爵爱德华·西摩。萨默塞特公爵迅速掌握了英国的权力,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里,继续推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政策,进一步巩固了新教在英国的根基。
展开剩余79%在萨默塞特公爵的领导下,英国继续推进祈祷仪式的改革。1549年1月,议会通过了《信仰统一法令》,正式批准了第一部《公祷书》的使用,并将英语作为礼拜仪式的语言,这一法令强调了《圣经》阅读的重要性。这部《公祷书》也被称为爱德华六世的“第一公祷书”,它使得英国的礼拜仪式得到了第一次统一,要求神职人员在礼拜时按照规定的祷文进行宣读。
到了1552年6月,议会又通过了更为激进的、新教色彩浓重的修订版《公祷书》,这一次的改革更加贴近欧洲大陆的新教实践。例如,礼拜仪式不再复杂,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圣餐礼,摒弃了天主教的“变体论”,而采用了耶稣受难的象征性意义。此外,礼拜仪式的结构也做了调整,允许会众参与其中的集体祈祷,牧师也被要求公开宣讲教义。这部新的《公祷书》在1552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的宗教仪式改革基本完成。
1553年6月,英格兰宗教会议发布了《四十二条信纲》,这项文件为英国国教的信仰原则提供了全面的规范。在此期间,爱德华六世也发布了一系列与宗教改革相关的法令,旨在进一步推动新教化的进程,包括《关于宗教改革的禁令》、《停止关于圣礼的争论》和《禁止非法布道法令》。这些法令的出台使得新教的信仰和教义得到了法律的背书,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
爱德华六世的宗教改革可谓是全力推动新教教义的确立,尤其是在礼拜仪式和教义内容的规范上。通过一系列的法令和政策,他彻底改变了英国的宗教面貌,并加速了新教的传播。然而,尽管爱德华六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君主的权威,但他过于激进的政策也导致了天主教徒的强烈反抗。这些极端的改革举措加剧了新旧教之间的对立,甚至导致了1549年英格兰西部的天主教起义,暴露出国家统一的脆弱性。
到了1553年,爱德华六世因病临终,英格兰的宗教改革面临巨大挑战。爱德华的顾问们意识到新教改革可能会因王权更替而受到威胁,因此,他们寻求推举一位新教继承人。然而,最终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被公认为合法继承人,这意味着爱德华六世时期的新教改革在她即位后遭遇了暂停。玛丽的即位虽然对天主教徒来说是个喜讯,但对于新教徒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玛丽一世的即位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为一个坚定的天主教徒,玛丽女王上任后全力恢复天主教的影响力。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威,玛丽一世将自己塑造成国家的“头颅”,她形容国王或女王如同“牧羊人保护羊群一样,是人民灵魂的引导者,是国民安全的保障”。她在其统治下极力推行天主教政策,严格镇压新教徒,许多新教徒被迫流亡到欧洲大陆,而那些留下的则面临着严酷的迫害和处决。
玛丽一世的统治被历史学家形容为“血腥玛丽”时代,因为她下令处决约800名新教徒,这些人多数是因为拒绝放弃新教信仰而被烧死于火刑柱。玛丽还颁布法令,撤除了所有教堂中的英文《圣经》,并宣布所有用英语翻译的宗教书籍为非法。在她的统治下,新教徒的处境愈加艰难,数百人被处决,克兰麦也于1556年因异端罪被公开审判并处死。
玛丽一世不仅驱逐了大量新教徒,还通过《废止国王爱德华六世期间宗教法令的法案》撤销了爱德华六世时期的宗教改革。这些废止的法令包括《主教选任程序法令》、《教士婚姻合法化法令》以及《信仰统一法令》等一系列旨在强化新教改革的法令。这些措施的废除标志着天主教在英国的重新崛起。
综合来看,玛丽一世的政策通过强硬手段恢复了天主教的地位,但同时也加剧了新旧教之间的对立。在某种程度上,玛丽一世的政策平衡了新旧教之间的矛盾,缓解了自爱德华六世以来宗教改革的过度激进带来的社会冲突。尽管她的手段残忍,但她确实在英国社会中恢复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标志着一段充满动荡的宗教改革历史的结束。
发布于:天津市